English

简体中文English

《今日聚焦》 -天山网 - 新疆新闻门户

来源:爱游戏app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31 15:40:06

  27年重点打造的日播新闻栏目,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档汉、尔、哈萨克三种语言同步播出,并在境外译制播出的电视新闻专栏。开播至今,各语种已播出22000多期节目,累计时长超过22万分钟。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新疆,栏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把宣传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站牢国家立场,坚守主流价值,发挥喉舌作用,反映群众呼声,以权威性和高品质赢得受众,是新疆新闻媒体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之一。

  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栏目数十年如一日,坚定坚决地把党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天山南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的关心关怀,播洒到各族群众的心中。

  二、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讲好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新疆故事,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权保障、宗教和谐等关键领域权威发声。

  三、明辨是非,沟通世界。针对美西方污蔑新疆人权状况、抹黑宗教信仰自由、制裁新疆棉花等优势产业的恶劣行径,主动出击,澄清谬误,敢于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发出中国声音。

  栏目守阵地、勇担当、思创新、谋变革,播发的新闻评论、访谈、专题节目,有深度、有高度、有锐度、有温度,多部作品近三年连续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并受到业内专家、省级领导的普遍好评,对栏目坚持原创,由表及里剖析、评说新闻背后的新闻赞誉有加。

  栏目视野广阔,致力于把新疆故事讲给世界听。作为常态化宣传,节目会翻译成吉尔吉斯语,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的《今日中国》节目播出,为世界更好地了解新疆打下基础,增强了中国声音,表达了中国立场。

  栏目还与央视新闻频道、CGTN等长期合作,每年与《焦点访谈》等重点栏目联合采制多期节目,不断的提高地方媒体综合传播能力。

  同时,栏目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深耕新媒体平台,在抖音、“丝路视听”、“石榴云”等多个视频平台及新闻客户端精准投放适合受众的新媒体产品,目前全网拥有活跃用户183万人。

  围绕中心、引领导向、主流阵地、权威发声。《今日聚焦》是新疆力影响较大的电视新闻名专栏。

  栏目服务大局,紧跟群众关切。采写接地气,翔实生动;阐释有深度,鲜明有力。

  栏目敢于在国际舆论场发声亮剑,以正视听。暖人心、增信心、树正气,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疆篇章。

  塔依尔江·卡孜木 米尔扎提·哈木拉提 于梦冉 李静怡 马莺歌 海米提·买买提 闫祝蕾 李嘉伦 武文

  赖莉莎邓鸣琴艾克热木·吐尔逊 木合塔尔·马合木提 热娜古丽·艾山 安尼瓦尔·吾买尔 肯杰太·拜科努尔 巴合提白克·卡德尔汗 夏米西努尔日·巴图

  阿迪力·阿合约力 穆尼拉·吾不力 米娜瓦尔·斯坎达尔 叶尔兰·白山 阿勒腾恰西·胡斯曼 古丽曼·再乃

  2021年3月24日,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决定,鉴于对新疆少数民族“强迫劳动”和“宗教歧视”的指控,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一时间,新疆棉花成为国际热词。面对美西方势力以所谓“强迫劳动”等涉疆议题作为遏制中国砝码的恶意行径,作为新疆的主流媒体,《今日聚焦》栏目守阵地、勇担当,主动发声,用事实说话,澄清谬误。

  该作品是一篇有力回击“新疆棉花事件”的新闻评论,是一部理直气壮地讲好新疆故事的好作品。

  从新疆统一棉花品种,到提高棉纱质量,从规模化经营,到采棉机装备制造,作品展现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的硬核力量,用真人真事真数据让那些荒唐的借口不攻自破。

  每年4月是新疆棉花的播种季,主创人员走进新疆最大的棉花种植县——沙雅县,从棉农春耕的智能农机讲起,播种、滴灌、铺膜,机械化一次完成,真实展现了当下新疆棉花种植的高科技。现在新疆的采棉机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而一台采棉机相当于1500名拾花工的工作量,事实面前,所谓“强迫劳动”的荒唐言论不攻自破。

  其次,节目没有停留在反驳“强迫劳动”谎言的这一个层面,而是又继续深入采棉机的生产企业,从过去零部件依靠进口,到现在完全实现国产化,展现了新疆不断的提高的采棉机创新生产能力。同时记者也走访了棉纺加工公司,了解到企业如何顺应市场需求,从过去低端产品,向现在中高端产品迈进。新疆不断破解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高水平发展始终贯穿新疆棉花的全部产业链接点,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了将真实的新疆呈现给世界各国,主创人员将新闻作品编译后,在吉尔吉斯斯坦公共广播电视总公司第一频道播出,当地群众利用互联网平台、手机客户端以及其它媒体纷纷转载转播,慢慢的变多的民众了解了中国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变化,了解了真实的新疆。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聚焦》。又是一年春耕季,新疆的千万亩棉花陆续开播。这张照片,是大家印象中的棉花春耕场景,而这张呢,是新疆现在大部分地区棉花春耕的景象。小农具到大型农机,这样的变化对棉农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我国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新疆的“优棉”之路会给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走进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做出详细的调查采访。

  【正文】这里是沙雅县红旗镇,当记者来到这里时,棉农约麦尔•艾力正在抢抓时间进行播种作业。这台卫星导航播种机正是他春耕生产的“新助手”。

  【同期】沙雅县红旗镇巴扎村村民约麦尔•艾力 (男 汉语)“A点和b点定好,自己走,我们不用动方向盘, 500米误差没有超过2公分。”

  【正文】在约麦尔•艾力看来,卫星导航播种机不但可以做到无人驾驶,而且播种、滴灌、铺膜,机械化一次完成,大幅度的提升了种植效率。

  【同期】沙雅县红旗镇巴扎村村民约麦尔•艾力 (男 汉语)“两个人就能播种150亩左右。以前我们150亩地,要干一个星期,现在一天就能干完。”

  【正文】约麦尔•艾力说的变化,正是得益于自治区实施的高标准棉田建设项目。项目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适度规模化经营,将原来分散在农户手里的棉花地,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到合作社,让“小块田”,变成“大条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统一标准、统一水肥管理,而且,机械化作业得到了最大利用。

  “以前一亩地产350公斤左右,现在把地整了大块了,一亩地产450公斤左右,比以前一亩地多挣了700块钱。”

  【正文】如今,沙雅县棉花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90万亩,其中适度规模经营的面积达到了160万亩,春耕生产全部实现智能机械化,但是,相对于用工量更大的棉花采摘季,棉农的双手是否也能得到解放呢?

  【正文】马邦恒是沙雅县海楼镇科克布云村的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理经营着村里6千多亩的棉花地。往年,一到了棉花采摘季,最让马邦恒头疼的就是招拾花工,但4年前,因为采棉机的推广,这样的烦恼一去不复返。

  【同期】沙雅县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邦恒(男汉语)“这就是我们的采棉机,它一天能采500亩地,作业效率非常高,一遍过去采收就完成了,相当于1500个人的工作量。”

  【正文】机械化的运用,见证了棉花高质量的发展。那么,对农民来说,成本是否也更高呢?

  【同期】沙雅县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邦恒(男汉语)“以前我们拾棉花,一公斤(采摘费)大概在两块钱,按(每亩)400公斤算的线元。采棉机现在作业,一亩地大概在220元,一公斤合到5毛到5毛5分钱。”

  【正文】省下的采摘费,就是棉农增加的收入。如今,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到2501.9千公顷,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而作为新疆最大棉产地的沙雅县,机械化水平更是高达90%。

  “今年采棉花大多数都实现机械化了,我们剩下这些棉花,拾花工都是自给自足,基本上他既是种植者,又是管理者,又是拾花工。”

  【正文】李杨和记者说,随着机采棉面积迅速扩大,采棉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过去,我国采棉机基本依靠进口,高昂的购置费用、维修费用,曾经是机采棉推广的卡脖子难题之一,那现在情况又怎样了呢?

  【正文】这里是位于沙雅县的一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采棉机正是企业的主要农机产品。

  【同期】沙雅县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主任阿布都外力•亚森(男 汉语)

  【正文】阿布都外力坦言,300多台的产量,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全国采棉机市场,新疆制造占到了50%,而它的造价也远远低于进口采棉机。

  “建厂初期,采摘头的核心部件都依赖于国外进口,现在我们已完全实现了国产化,采净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

  【正文】零部件的国产化,技术的创新,给棉花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最终受益的还是农民。而考虑到新疆植棉模式的特点,今年,企业创新生产的新一代采棉机也即将投放市场。

  “新疆棉花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包括机械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促进了新疆棉花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像我们北斗卫星的导航系统,包括无人机的使用等等,都给种棉业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升,科技为种棉赋能,慢慢的变成了新疆棉花,最大的一个亮点。”

  【主持人】在新疆发展优质棉的过程中,适度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的运用,不仅解放了农民双手,也推动着棉花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到516.1万吨,占到全国比重的87.3%。但是,棉花产业的整体效益,看的不仅是产量,还要看后续的加工环节,新疆的棉纺企业如何顺应市场,在“优”上做文章呢?

  【正文】这里是位于沙雅县的守信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虽然棉花刚刚进入播种期,但企业的棉纺品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

  【同期】沙雅县守信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前纺车间主任杨春红(男汉语)“我们的每日产量是15吨以上,主要销往南通市织布面料使用。”

  【正文】四年前,守信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沙雅县。杨春红说的15吨日产量,来之不易。时间回到建厂初期,棉纺产品一度出现卖难的现象。

  “纤维长度要在28毫米,达不到的话,到织布下一个环节就容易断。我们刚过来的时候,棉花没有现在的棉花品质好。”

  【正文】棉花品质不好,影响了棉纺产品的质量,市场销售也就大打折扣。那么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哪呢?

  “2016年之前,我们沙雅县种植的棉花品种是百余个,品种的多乱杂,就导致我们后面产出的棉花,在下游企业加工纺织的时候,就是它的品质上不去。”

  “我们通过多组实验数据来进行比对,在各乡镇设立了优良棉花品种的试验田,从2016年之前的百余个棉花品种压缩到现在的两个品种。”

  【正文】确保棉花品种一致性,提高棉纺产品质量。而这带来的效果,则是公司制作方向也随之改变。

  “前两年咱们生产的品种大多是中低档次的这些床单布为主,现在咱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做服装面料,提升了一个很大档次。”

  【正文】随着国内中高端棉纱产品需求加大,企业只有生产高端精品棉纱,才能占领更大市场。2020年,企业产品年销量突破7000吨,较2018年提高了2000吨。今年,企业最新上马了一套国际领先设备,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棉纱质量将再次提升。

  “自动上纱,自动接头,自动落纱。有目前最先进的纱线检测系统,质量的把关都是非常好的。”

  【正文】好的原料,好的质量,才能有好的市场。如今,全疆纺织服装企业已达到3200多家,2020年棉纱产量达到146.5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6%。“十四五”期间,新疆将建成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

  “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开放,慢慢的变成了引领新疆棉花产业,实现更高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再加上我国持续发展的经济以及不断的提高的收入水平,让中国拥有了强大的服装消费市场,新疆的棉花优质,不仅仅可以满足中国纺织业的平稳运行,也是我们国内民生需求的重要保障,这些都奠定了,新疆棉花产业巨大优势,也是新疆棉花底气的来源。”

  【主持人】从规模化经营,到采棉机的装备制造,从统一棉花品种,到提高棉纱质量,棉花全产业链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新疆棉花的硬核力量。一个“优”字,让棉农更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可期。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欢迎收听关注明天早间九点至十点新疆广播电视台FM96.1《新广行风热线》。感谢收看,再见!

  2021年党中央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重要内容,目的是推动全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作为新疆的主流媒体,《今日聚焦》栏目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发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该作品就是

  作品题材重大、主题深刻、叙事流畅、视角独特、画面精美。全程记录“幸福驿站”建设、服务群众的过程,用真实的细节让故事更为生动鲜活。透过作品,观众看到了党员干部不断的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锤炼为民服务的初心。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主要牧区之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当地通过建设“幸福驿站”解决牧民在放牧过程中吃饭、洗澡等难题,提升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为了找寻当地为民办实事的典型故事,主创人员历时3个多月,先后5次深入阿勒泰牧区进行采访调研。拍摄中,又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顶着八级以上的大风,与片中主人公同吃同住同转场,真实记录了“幸福驿站”给牧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体现了媒体工作者践行“四力”的职业精神,是一部“上接天线 下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作品运用纪实手法记录了当地党员在“幸福驿站”项目实施中,如何走家入户收集牧民意见,如何想方设法克服工程实施期间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把牧民的一个个期待和要求变为现实。

  国内传播方面:作品在新疆卫视、《丝路视听》《石榴云》客户端等媒体平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阿勒泰地区决定2022年继续扩大投入实施 “幸福驿站”工程,塔城、伊犁等地也纷纷前往阿勒泰学习典型经验。

  国际传播方面:作品被翻译成柯尔克孜语,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电总公司电视第一公共频道《今日中国》播出,为国际社会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聚焦》。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主要牧区之一,每年冬季,这里的牧民都要赶着牛羊到冬季牧场越冬。眼下,在冬牧场越冬的牲畜达275万头,在这里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有1万多户。为提高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今年阿勒泰地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统筹资源在牧场周边建起了142个“幸福驿站”。“幸福驿站”是怎样?帮助牧区群众解决了哪些烦心事?来看记者在当地的蹲点采访。

  【正文】早上9点,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喀拉库勒村牧民马纳什和吉肯慢慢的开始为今天的放牧准备了。今年他们带着自己和亲戚家的1600只羊在冬牧场过冬。

  【正文】阿勒泰冬牧场,位于乌伦古湖以南的广阔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地势开阔,温暖、避风、向阳,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其实从2016年起,新疆就实施了安居富民工程,像马纳什这样的牧民,家家住进了安居房,院子里也有牛羊养殖的圈舍,收入稳定。但是,由于自然放牧能够大大减少饲养牛羊的成本,售价上也比普通牲畜要高出不少,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不少牧民选择了由职业代牧人放牧。有些则像马纳什和吉肯一样,自己照看好几个亲戚的牛羊。72岁的马纳什,已经放牧40多年了,今年是他最后一年放牧。

  “因为是冬天,(过去)经常都喝不上热茶。有时候只能喝雪水因为烧水需要柴火,在雪地里柴火也不好找。”

  【正文】牧民在牧场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能进一步改善吗?马纳什和吉肯来到冬牧场一个多星期了,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气温也已经下降至零下20度,而且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雪天气,放牧点距离他们临时居住地有20多公里。过去他们必要连夜赶回居住点才能休息,但今年他们就近就有了休息、过夜的地方。

  【正文】这里就是马纳什和吉肯今晚的休息地---加勒帕克塔斯幸福驿站,来到这里时,已经有附近其他的牧民在这里了。值守在驿站的党员干部正在为大家准备晚饭。因为第一次来驿站,乡镇干部塔斯恒•叶尔克拜热情地为马纳什介绍驿站的设施。

  【正文】记者看到,加勒帕克塔斯幸福驿站占地面积达到300多平米,除了有休息的地方,驿站还配备了餐厅、厨房、浴室、羊圈,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浴室内不仅能洗澡,还能汗蒸。

  【现场】“这就是桑拿房,在这个石头上面洒水,你们从这个桑拿房蒸完以后用这个冲一下。”

  【正文】一碗奶茶,一块包尔萨克,一盘手抓肉,再洗个热水澡,出出汗,牧民一天的疲惫彻底消除了。

  【同期】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喀拉库勒村牧民玛那甫•恩特克“喝完茶浑身上下暖和了。“幸福驿站”什么都有,这就是好的政策,真的很好。”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出安排部署。”

  【现场】牧民:“我们冬天转场到沙山,那时候天气严寒,有暖气,有洗澡的,有做饭的,这样子的话我们就更方便了。”

  【正文】这是今年4月初,喀拉库勒村召开的村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牧场基础设施不均衡,配套服务跟不上,成为了牧民们反映最多的问题。

  牧民:“我建议每个站建的话,最少一下子能住十个人,做饭、吃饭的炊具都要准备好。不要说空话,让我们白高兴一场。”

  牧民:“找牛找羊路过的时候也可以住,所以这五个月内不能锁门,一个驿站必须要有一个人在,负责这里的工作。”

  【正文】群众的需求,如何回应?今年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阿勒泰地区开展了走访调研。

  “深入走访500多个行政村,确定了310条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清单,7350个办实事项目。其中“幸福驿站”是作为各族群众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事项。”

  【正文】4月中旬,幸福驿站项目被纳入阿勒泰地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惠民实事之一。然而,建设驿站不是简单盖个房子,还要真正让牧民用得上,用得满意。建在哪里,要有哪些设施,对牧民来说才最方便,还能让大家满意呢?

  【正文】黑流滩,蒙古语为百鸟聚集的地方。这里四面群山环绕,中间为开阔平坦、水草丰美的盆地,是布尔津县最重要的牧场之一。

  “我们考虑十公里的范围内建一个“幸福驿站,要不然二十公里,他过来洗澡,买东西比较远,看病上面(不方便)。”

  【正文】有着14年党龄的阿玛太,是布尔津县“幸福驿站”建设的负责人,长期在基层乡镇工作,对牧业生产十分熟悉。他告诉我们,每年从6月到10月,黑流滩周边有两个乡镇12个牧业村的4600多名牧民,在方圆70多公里范围内放牧。显然,如果建一个驿站,不能够满足周边这么多牧民的需要。

  “当时老百姓的意见,比如前面有一个叫铁尔格的地方。以前那里是林草局的一个站点,这个能不能用。”

  【正文】经过几次这样的实地调研,布尔津县初步确定建设幸福驿站11个,全部在四季牧场的核心区。其中在黑流滩附近,建设4个驿站。驿站建设位置选定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个资金我跟阿局长讲,抓紧时间把资金安排下去,哪怕资金是2万多钱、3万块钱。这个不开玩笑,你(财政)库里面没东西,砸锅卖铁也得支。”

  【正文】这是今年5月,布尔津县召开的幸福驿站项目部署会,建设资金是这次会议的讨论重点。

  【正文】由于今年的财政支出项目都已经确定,布尔津县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挤出了152万元“幸福驿站”建设资金。但是按照以往的建设经验来说,在山区建设一个300多平方的房屋和配套设施,最少需要100万元左右,如此大的差距,11个驿站能建得起来吗?

  “我看你们有六个管护站,刚好在我们正在建的“幸福驿站”的必经路上,提升改造一下。”

  【正文】经过反复协商,布尔津县从阿尔泰山国有林业管理局布尔津分局协调出6个管护站,再加上农业农村局原有的5个牧业办公室,就这样,11个幸福驿站初步有了着落。

  “原有的设施把它提升一下,刚好资源也不浪费,生态也得到保护了。最初的1000多万元,降到了100多万元,花了小钱,办了大事。”

  【正文】花最少的钱,办群众最期待的事,这不仅考验着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决心,也考验着他们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正文】2021年5月底,分布在各个牧场的11座“幸福驿站”正式开工建设。

  “我们前面想的淋浴,直接洗澡。但是我们阿勒泰,特别是布尔津的冬天比较冷,一年12个月 6个月绝大多数都是冬天,所以关节炎的人也特别多。老百姓说,特别是老人说,我们传统的汗蒸,能不能建,他们最喜欢了。”

  【正文】如何既能满足群众的新需要,又能在不超过预算情况下完成建设。在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后,新建浴室从砖混结构改为就地取材,用山区的石头搭建,这样牧民提出的汗蒸房也有了。

  “这个房子石头垒起来的,汗蒸的时候坐到这一个位置,三到四个人可以坐,我们所有的幸福驿站80%以上都有汗蒸。”

  【正文+包装】按照“小投入、大幸福”的思路,今年阿勒泰地区根据牧民集中人数、畜群数量,建成142个“幸福驿站”,在牧民集中的牧场聚居点建设“综合型”服务驿站;在交通不便的深夏牧场、边境区域建设“简便型”服务驿站;还有“流动型”服务驿站为牧民提供防寒、防暴风大雪的跟踪服务,实现了“牧民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正文】巴和提汗患有高血压,如果放牧期间不舒服,降压药吃完了,在他家草场附近就有流动驿站,医护人能第一时间为他送医送药。

  “血压好点了,现在是102-155毫米汞柱,刚才吃的药,每天早上吃一粒。”

  【正文】“幸福驿站”解决了牧民在牧区生活中的小困难,但给牧民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变化。而在一次次走访、服务中,党员干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成果的标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以前我在机关的时候,下村一个月一次到两次。(现在)跟着他们一块生活,也跟着他们一块放牧,他们要什么,哪几个方面我们是一个短板,哪几个方面是我们的薄弱点,这都是我们亲身可以体会到的。”

  “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群众屋里坐一坐,问题在哪里,困难在哪里,人民群众的期盼就在哪里。”

  【正文】12月底的冬牧场,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但因为有了幸福驿站,让牧民们对这个冬天有了更多的记忆,也对明天有了更多的期盼。

  【同期】吉木乃县喀尔交镇牧民沙布尔别克·吾木尔拜依(哈)“牲畜走丢,党员干部会帮忙找回来。牲畜得病了,有兽医帮忙治疗,党员干部都很负责。”

  ““幸福驿站”让我们真的感到幸福,我们所有想法,所有的愿望,党员干部都帮我们实现了,真正是我们老百姓的党。”

  “赶上了好时代,政府给我们补助盖楼房,孩子们都在打工,(人均年收入)1万5千元、1万6千元 ,这就是小康社会,所以感到幸福。”

  【正文】过了这个冬天,马纳什和吉肯将带着自己的牛羊回到乌伦古湖以北的定居点。在那里,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充足的饲草料,温暖的圈舍,优良的品种,不断延伸的产业链,迎接他们的将会是更美好的生活。

  【主持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幸福驿站建在哪里,暖气热不热,能住几个人,能提供哪些服务,这是一份民生考卷,考的是为民的初心使命,答的是为民办事能否再深一些、看透一些、做实一些的“绣花”功夫。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明年阿勒泰地区还要继续建设55个“幸福驿站”,逐步提升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注:填写连续12个月每月第二周(如遇重大节假日或重大事件,顺延一周)刊载的作品标题,日刊栏目填写每月第二周任意一天刊载的作品标题。

  2021年《今日聚焦》首播总期数共计295期,每期平均收视率0.117%,单期最高收视率0.268%,每月平均收视率详见下表。